
在自助旅行中,除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排定自己的旅程..
我最喜歡的是有機會可以跟當地人互動..接近local文化..
柬埔寨人民其實是非常善良的民族..
舉一個我們在市場買橘子的例子好了..
一公斤一美元的橘子..
我們挑了六顆讓他秤重..
其實我們是看不到秤的..
但是商家會主動告訴我們要再挑兩顆,才夠一公斤..
在這一點上,比同是我們"同胞"的大陸人要好太多了..
大概是因為自己職業的關係,再加上家裡也有小朋友..
特別喜歡觀察小朋友..
這裡的小孩..
普遍都有營養不良的問題..
以為只有國小五、六年級的年紀,其實都已經15,6歲了..
10歲的小孩看起來像剛進小學而已..
沒有穿鞋,或頂多拖鞋..
在各個觀光景點兜售明信片、手工藝品、或是盜版書..
一看到外國觀光客,就像嗜血的鯊魚般圍上..
精通各國語言的他們..
可以精準地判斷出這是華人、日本人、還是韓國人..
在不同的語言中freely switch..
~無所不在兜售東西的當地小孩,西方人通常最容易成為包圍的目標~
左邊這張圖,最左邊穿著無袖綠色衣服的小妹妹..
在我多次拒絕她各種物品的兜售後..
說了一句"為什麼你什麼都不需要?"
然後從手上拔下了一個小手環..
說要送給我當禮物,因為她還有很多..
從一個看似如此匱乏的小女孩身上獲得禮物..
不知為何讓我有些羞愧了起來..
~沒有任何隔間,遑論衛生系統的高腳屋,全家的吃喝拉撒全在一起~
在從女皇宮回程的路上,我們經過了很多當地窮苦人家..
當場希望司機能停下來讓我們參觀一下..
同行的友人拿出了糖果和鉛筆給屋裡的小女孩..
(這是許多旅遊書上教導的--不要給錢,給糖果)
小女孩看到我們拿出的相機..
很專業地抱起她的弟弟,面對鏡頭..
擺出幾乎是model級的姿勢..
我突然驚覺,我們其實不過是成千上萬的intruders之一..
用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參觀"或自以為"同情"他們的處境..
對照自以為他們需要的糖果跟鉛筆,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呢?
另一位同行友人說的好..
她去尼泊爾爬喜馬拉雅山時..
當地導遊要求他們把要送的鉛筆跟糖果統一由他交給當地學校的負責人..
當孩子有好的表現時,再當作禮物送給他們..
的確,我們在自己的國家會教小孩隨便跟人要東西嗎?
為什麼我們要讓別國的小孩養成手心向上的壞習慣呢?
~船上沒有位子,媽媽抱著小孩去擠駕駛座~
在前往馬德旺的船上,我們遇到了三人母女..
妹妹不超過一歲,還未知世事..
姐姐應該大約五歲左右..
他們一上船,我就被姐姐吸引住目光..
姐姐幹練地單手就抱起妹妹往船上走..
還不忘招呼後頭提著大包小包的媽媽..
這趟航程將近八個半鐘頭..
不要說是小孩,連大人都叫苦連天..
但是姐姐從頭到尾安安靜靜,沒吭一聲..
安分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動都不動..
媽媽交代她做什麼,馬上身手俐落地辦好..
不管是在媽媽泡牛奶的時候,幫忙抱妹妹..
還是哄妹妹睡覺..
都早熟地令人心疼..
反觀妹妹..
就像我台灣的姪女一樣..
一下子盧著要媽媽抱..一下子哭哭要喝牛奶..
跟一般的小小孩沒有兩樣..
看著這對姐妹的反差..
不知道這個小妹妹還能享受這樣被人呵護的純真多久?
什麼樣的生活條件迫使他們必須快速地成熟長大?
曾在背包客棧上看到這樣的一段話..
"吳哥正在哭泣.."
其實我們都可能是那隻破壞的手..
在保留原始和發展經濟間,應該永遠都找不出那個平衡點..
至少..
我學會了更加"知足"和"感恩"..